中國高速鐵路的飛速發(fā)展與危機

高歌猛進的高鐵時代

2003年開始,劉志軍執(zhí)掌鐵道部的八年,是中國鐵路有史以來投資規(guī)模最大、建設速度正規(guī)流程的跨越式發(fā)展時期。在這期間,中國鐵路在機車車輛、高原鐵路、既有線提速、重載運輸等方面均取得明顯進步,但最惹眼的還是高速鐵路的躍進式發(fā)展。

  對于中國目前是否需要大規(guī)模建設高鐵,業(yè)內外一直存有爭議,但在劉志軍的推動下,國家在規(guī)劃和政策層面對發(fā)展高鐵給予了支持。

  2004年是中國高鐵發(fā)展的真正起點,以國務院召開的兩次關于鐵路的重要會議并通過的《中長期鐵路網規(guī)劃》與《研究鐵路機車車輛有關問題的會議綱要》為標志。前者提出,到2020年,全國鐵路營業(yè)里程達到10萬公里,主要繁忙干線實現(xiàn)客貨分線,建設高速鐵路1.2萬公里以上。后者則提出,加快我國鐵路機車車輛裝備現(xiàn)代化水平,引進時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動車組技術是其中的主要內容。

  2005年6月11日,設計時速250公里石家莊至太原鐵路高速鐵路開工,這是《中長期鐵路網規(guī)劃》中第一條開工建設的高速鐵路。緊隨其后,設計時速350公里的武漢至廣州高速鐵路和北京至天津城際鐵路相繼開工。由此開始,我國大規(guī)模的高鐵建設全面展開。

  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,中國政府為刺激經濟而推出的4萬億計劃,使劉志軍主推的高鐵項目成為最大受益者。據國家發(fā)改委投資司一位人士介紹,在中央安排的4萬億投資中,高鐵的投資規(guī)模大體為1.5萬億,最終的投資規(guī)??赡芤^這個數字。

  2008年國家還對《中長期鐵路網規(guī)劃》進行了調整,確定到2020年,全國鐵路營業(yè)里程達到12萬公里以上,建設高速鐵路1.6萬公里以上。目前,中國高速鐵路的營業(yè)里程已經達到8358公里,居全球首位。另外還有1萬多公里的高速鐵路正在建設。

瘋狂高鐵背后的債務危機

  鐵路投資發(fā)展快,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當前鐵路運力明顯不足;另一方面則因為鐵路項目可以很好地帶動地方經濟發(fā)展,地方政府也都有這方面的沖動。

  然而,這背后是規(guī)模龐大的資金投入以及由此帶來的債務風險。由于建設標準較高,時速300公里高鐵的建設成本一般是普通鐵路的3倍左右。但在融資渠道上,受限于目前的體制,長期以來,

高鐵建設的資金主要依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資以及銀行貸款,民營資本和外資鮮有進入。

  有數據顯示,截至2009年底,鐵道部總資產2.46萬億元,負債規(guī)模達到1.3萬億元,負債率接近53%。大舉上馬高鐵項目是債務攀升的主因。另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,2009年鐵道部需要支付的利息在400億元以上,未來每年的利息費用還可能大幅上升。

  有關數據顯示:2006年底鐵道部負債總額為6400.77億元,2007年上升到6587.06億元,2008年增加至8683.95億元,2009年末已達13033.86億元,三年間增幅達97.9%。

  2010年7月底民生銀行發(fā)布的《2010年中國交通運輸業(yè)發(fā)展報告》指出,快速增長的債務融資規(guī)模,使得鐵道部的資產負債率逐年上升,預計2012年有可能超過70%。

  另外的兩組數據同樣證實,鐵道部已經不敷支出。一組是2010年國家審計署國外貸援款項目審計服務中心出具的關于鐵道部2009會計年度審計報告,從2007年到2009年,鐵道部每年還本付息的資金分別約為386億元、418億元和733億元,同期稅后鐵路建設基金分別是533.5億元、550億元和549億元。另一組數據是2010年12月2日鐵道部公布的數據,2010年1月至11月,鐵道部共完成基本建設投資6067億元,同比增長35%,同期運輸總收入完成4120億元,同比增長19.6%,結論共同指向的都是入不敷出。

  與此同時,部分高鐵項目建成后還出現(xiàn)了客座率較低、線路大幅虧損的現(xiàn)象,例如京津高鐵運行一年虧損約8億元,這讓外界對高鐵項目的投資回報抱有憂慮。有人預言,2014年償債高峰期到來時,高鐵建設負債率高速增長,未來足以讓鐵道部徹底破產。

 政績體制弊端難辭其咎

 高鐵因資金、技術密集所帶來的風險,本應通過體制改革、市場化運作化解,但由于鐵路長期政企合一,這些風險被制度漏洞和人為干預所放大。

 在高鐵飛速發(fā)展時期,我們看到高鐵通路里程的大幅增加,看到了高鐵速度一次次刷新記錄,但是鐵路體制改革在這一時期一直沒有實質性突破,政企分開這一步始終沒有邁出。

 對發(fā)展中的大國來說,發(fā)展高鐵的重要性子不必多說。高鐵為經濟發(fā)展注入活力,增加了就業(yè),為經濟的長期發(fā)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。但是還應該看到的是,缺乏有效監(jiān)管的狂熱基建、盲目擴張,耗費了驚人的社會財富。

 對高鐵項目而言,如果是一家企業(yè)操作,無疑要考慮自身實力和項目的投資回報,但鐵道部以政府的身份進行投資決策時,可能對項目的市場前景、經濟效益、還本付息等現(xiàn)實因素不像企業(yè)那樣看重。

  高鐵建設的核心弊端在于,公益與市場不分,行政色彩濃厚,缺乏財務邊界,高鐵規(guī)劃過于激進,突破了市場與資金的承受能力。

  然而,這種盲目發(fā)展并非只存在于高鐵領域。在城市化和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,由行政主導,各級政府不考慮實際情況,不根據財政承受能力,盲目追求GDP,過度投資的事例屢見不鮮。

 對于民營資本,各級政府動輒出臺各項管制條例,限制其流向產能過剩行業(yè);而對于對行政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化,卻鮮有做出任何預防措施。

  在很多領域中,政府已經習慣扮演運動員和裁判員的雙重角色。這種雙重角色,極易導致政府部門對規(guī)模擴張的熱衷,勝過對效益提升的注重;對領導者業(yè)績的追求,勝過對民眾福利的關照。在這樣高鐵的瘋狂中,行政性難逃拔苗助長之嫌,政績體制弊端難辭其咎。